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 期刊名稱:臺灣文藝100期/副題名:100期紀念特輯圖檔,第1張,共1張
列印
期刊名稱:臺灣文藝100期
副題名:100期紀念特輯
出刊/發行日期:西元1986年5月15日
類別:期刊
發行人:巫永福
社長:陳永興
編輯:臺灣文藝編委會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冊
尺寸大小(長*寬*高):20.8*15*1.4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李喬 | 巫永福 | 張炎憲 | 林衡哲 | 陳永興 | 鄭清文 | 陳千武 | 陳若曦 | 龍瑛宗 | 鍾肇政 | 楊青矗 | 施明正 | 彭瑞金 | 林亨泰 | 李敏勇 | 黃凡 | 羊子喬 | 王拓 | 鍾鐵民 | 王昶雄 | 林文義 | 非馬 | 胡民祥 | 向陽 | 廖莫白 | 何文杞 | 許振江 | 林鍾隆 | 林佛兒 | 張錦郎 | 吳濁流文學獎 | 巫永福評論獎頒獎典禮 | 文學與歷史的兩難 | 話說台灣文藝第一○○號 | 返台兩年——兼談台灣史的研究方向 | 漫談我對台灣文化與台灣文學的
內容目次:吳濁流文學獎、巫永福評論獎頒獎典禮 台灣詩人選集出念會暨文藝講座 | 美術與台灣社會 | 文學與歷史的兩難——(1)歷史的真象難知‧往往籠罩一片迷霧‧(2)歷史的面貌複雜‧往往成為各方人等的工具‧(3)歷史的禁忌‧禁忌的歷史‧(4)以「史觀」選擇史料‧使文學的純淨與誠實動搖 | 台灣文藝發行一○○期感言 | 話說台灣文藝第一○○號 | 奠立台灣文化拓展的礎石 | 「台灣文藝 」交棒紀要 | 當仁不讓!捨我其誰? | 台灣文藝與我 | 青年作家的溫床‧二十二年豐碩的成果 | 返台兩年——兼談台灣史的研究方向 | 漫談我對台灣文化與台灣文學的看法——從吳濁流的無花果談起‧台灣文化的文盲‧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業已獨立的台灣文學傳統‧關於台灣文學史的問題‧從新潮文庫到台灣文庫 | 我畫一棵血樹 | 展望台灣文學與藝術 | | 卜辭 | 文學之路 | 成為人類寵兒的詩底願望 | 藝術是否定現實世界的知識 | 本土性之外,宜兼容並蓄 | 緬懷前輩作家 | 開創文學的大河 | 提高台灣文學的政治層面 | 回顧歷史看未來 | 努力保存台灣文化 | 用智慧透視未來 | 按下最精準的快門 | 創造文學藝術的世界花園 | 嶄新的觀念‧開放的胸襟 | 台灣經驗和電影 | 沒有磚塊,哪來文學殿堂? | 作品是文學問題的最後答案 | 台灣意識與人權文學 | 探求原始的風景 | 閩南語歌謠需要新的血脈 | 大報告 | 跳出消極的浪漫主義 | 景觀和語言 | 台灣的新藝術必須創新 | 「美」乘「意義」 | 殊途同歸 | 文學、藝術和社會重建 | 大家來跑馬拉松 | 台灣文學的展望 | 期待新世代文化綻現火花 | 心懷鄉土‧放眼天下 | 文學人要有風骨 | 努力、突破 | 台灣電影的兩點致命傷 | 些語 | 跨過二個不同時代的台灣文學 | 期待批判當前政治環境的作品 | 從自覺中出發 | 浮顯政治倫理、人間公義 | 追求善美‧提昇情操 | 突破與賭注 | 期待更多人關懷參與 | 一點堅持‧一點希望 | 自述、文學、美術、隨感 | 一股傻勁的衝力 | 讓文學更有尊嚴 | 立足生根的泥土 | 確立台灣音樂文化的地位 | 建設「台灣文學」語言 | 整理鄉土文化任重道遠 | 分頭拍基礎 | 政治小說的新題材 | 台灣文藝的走向 | 建設美麗的本土文化 | 擔負社會責任‧刻畫新台灣人 | 文學發展上的獨立與統合 | 獵人星座 | 讓台灣文藝更台灣更文更藝 | 兒童文學的重要課題 | 自重、自省、自覺 | 擺脫自憐‧積極煥發 | 悲台灣文學 | 推動大眾文學與推理小說 | 作家守則 | 誠實的發言 | 創造台灣歌謠的新生命 | 編輯說明 | 壹 專輯、特輯 | 貳 文學獎 | 叁 詩 | 肆 小說 | 伍 散文 | 陸 評論 | 柒 外國文學 | 捌 藝術 | 玖 歷史、文化、語言 | 拾 人物 | 拾壹 編輯報告 | 拾貳 攝影 | 拾叁 台文信箱 | 拾肆 其他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期內容包含文稿92篇、短語2篇。本期有「台灣文藝發行100期感言」與「展望台灣文學與藝術」特輯,約70位一線作家發表對台灣文學的意見,蔚為大觀。李喬〈文學與歷史的兩難〉為李與鄭欽仁的「文史對談」講稿,論及歷史禁忌、史觀問題;鼓勵寫作者培養獨立思考精神,深入淺出地說明了作家對文史的態度。本期書末附上台灣文藝100期的目錄,以文類和各式信件、短語區分為13類,供讀者博覽百期內各篇篇目,極具參考價值。(文/譚凱聰)
其他說明:編有《台灣文藝》1-100期的分類目錄
提供者:財團法人台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登錄號:NMTL20100030638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