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趙之謙傳:(三二) 是古非今我更憨
成文日期:
不詳
類別:
手稿
作者:
王家誠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3張共13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
25.7*56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王家誠|趙之謙|八大山人|官宦生活│鄱陽知縣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筆資料講述趙之謙於清光緒四年(1878)任職鄱陽知縣的仕途生活。作者先回顧趙之謙在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緒五年(1879)期間的書畫創作,提到光緒四年(1878)三月趙之謙剛到任,即遭遇水患災情,終年勤於賑濟勘驗。隔年春天,趙之謙本欲解除權代鄱陽令的職務,然而當時巡撫不准,又再札委其辦理它項差使。光緒七年(1881),趙之謙忙於政務斷訟,時序入冬,獲得卸下鄱陽知縣的指令。江西時期的趙之謙少作篆書,雖然工作繁忙使其無心於書畫創作,然而卻受到八大山人繪畫的風格影響,代表作品為友人葆生所畫〈枇杷圖〉扇面。(文/葉乙麟)
其他說明:
1.本筆資料13張共13頁,書寫於600字金球牌稿紙。
2.第1頁標題下有作者署名。多頁用紅字註記引用書目。
3.本筆資料有剪貼、修改增補痕跡。
4.本筆資料收錄於《趙之謙傳(下)》(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2),頁190-208。
5.趙之謙(1829-1884),號悲盦,清代書畫家、篆刻家。
6.八大山人(1626-1705),明末清初畫家。
印記/簽名:
第1頁右下角有王家誠簽名。
提供者:
趙雲
登錄號:
NMTL20150270185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讓糖尿病人活得很健...
主要名稱:塔的變貌
主要名稱:徐渭傳:(二五) ...
主要名稱:徐渭傳:(十二) ...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四十)...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二五)...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五四)...
主要名稱:郭柏川傳:(十五)...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二十二)...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五十)溪...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八十八)...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九十三)...
主要名稱:趙之謙傳:(二九)...
主要名稱:溥心畬傳:(九) ...
主要名稱:溥心畬傳(完結篇)...
主要名稱:鄭板橋傳:(第三章...
主要名稱:湖
主要名稱:城市之詩
主要名稱:《郭柏川傳》筆記、...
主要名稱:徐渭傳:(十) 青...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三八)...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九)江...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三一)...
主要名稱:郭柏川傳:(十六)...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十九)滄桑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七十一)...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八十二)...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八十一)...
主要名稱:趙之謙傳:(二八)...
主要名稱:溥心畬傳:(十) ...
主要名稱:溥心畬傳:(十八)...
主要名稱:鄭板橋傳:虹橋修褉...
主要名稱:在那風沙的嶺上序
主要名稱:櫻花與飄鯉
主要名稱:徐渭傳:(二九) ...
主要名稱:徐渭傳:(二) 神童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五三)...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十七)...
主要名稱:張大千傳:(十)波...
主要名稱:郭柏川傳:(七) ...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四)有竹居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三十四)...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四十三)...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六十三)...
主要名稱:明四家傳(六十九)...
主要名稱:趙之謙傳:(三四)...
主要名稱:溥心畬傳:(二一)...
主要名稱:溥心畬傳:(二四)...
主要名稱:鄭板橋傳:(第四章...
主要名稱:橋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