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 主要名稱:我們該怎麼去「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讀李乾朗的〈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後的感想和建議圖檔,第1張,共5張
  • 主要名稱:我們該怎麼去「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讀李乾朗的〈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後的感想和建議圖檔,第2張,共5張
  • 主要名稱:我們該怎麼去「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讀李乾朗的〈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後的感想和建議圖檔,第3張,共5張
  • 主要名稱:我們該怎麼去「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讀李乾朗的〈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後的感想和建議圖檔,第4張,共5張
  • 主要名稱:我們該怎麼去「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讀李乾朗的〈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後的感想和建議圖檔,第5張,共5張
列印
主要名稱:我們該怎麼去「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讀李乾朗的〈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後的感想和建議
成文日期:不詳
類別:手稿
作者:李雙澤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4張共4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26.7x38.6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李乾朗|中國|傳統|建築|李雙澤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筆資料為作者閱讀李乾朗〈為建築加入民族風格〉一文後,對中國傳統建築的思考。作者不同意李乾朗文中「中國歷代沒有建築家存在,且建築未作為個人情感及思想的表達」之主張。作者認為不應用西方的建築理論來看待中國傳統的建築觀,且中國建築自有一套審美,是社會文化發展上的展演舞臺,同時建築也可以為時代文化代言,當然也能表達個人情感及思想。(文/蔡佩家)
其他說明:本筆資料共4頁,書寫於600字稿紙。
提供者:李雙澤紀念會
登錄號:NMTL20070160015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