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的藏品圖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3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4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5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6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7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8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9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0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1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2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3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4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5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6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7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8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19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0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1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2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3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4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5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6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7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8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29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30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31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32張,共33張
  •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圖檔,第33張,共33張
翻譯名稱:楊逵「送報夫」的成立背景──從楊逵的處女作「自由生
其他:民國83年11月25日
類別:手稿
譯者:葉笛
作者:河原功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32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29*20.6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葉笛|葉寄民|河原功|楊逵|伊藤永之介|普羅文學|送報伕|文藝戰線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文推測楊逵的〈送報伕〉的成立背景,是源自於其刊載於《號外》(1927.09)的〈自由勞動者的生活剖面〉,延伸其無產階級即將覺醒的意識。另外,伊藤永之介的兩篇小說縮影,顯見於〈送報伕〉。楊逵與伊藤永之介也曾見面,他們都對普羅文學重視,因此作者認為〈送報伕〉確實是有跡可循的,兩人曾經的書寫與關係,都與此小說息息相關。(文/朱英韶)
其他說明:1. 日期為座談會第一天日期,原文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文學所賴和文教基金會主辦「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1994.11.25-27。
2.《台灣近現代史研究》創刊號,1978年4月。
3.. 手稿寫作者應為河原功,資料登打成「何原功」。
印記/簽名:修改字跡
提供者:葉蓁蓁
登錄號:NMTL20070280040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