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琦君1990年大陸返鄉4-1(琦君夫婦與李晝堂於西安碑林城樓前合影)
拍攝日期:
民國79年10月30日
類別:
攝影
拍攝者:
不詳
原件與否:
原件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張
尺寸大小(長*寬*高):
10.3*15.2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否
關鍵詞:
琦君|潘希珍|李唐基|李晝堂|西安|碑林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件藏品為琦君夫婦與李晝堂的合照。中間身穿格紋毛呢外套,白色背心內搭咖啡色花紋有領上衣者為琦君;琦君右方身穿鐵灰色外套,淺藍襯衫,斜背小背包者為李唐基;琦君左方身穿深色西裝外套,灰色背心者為李晝堂。照片背景為西安碑林的中式建築。碑林於1992年正式改名為西安碑林博物館。照片右下方標註拍攝日期為1990年10月30日。(文/張志樺)
其他說明:
1.琦君(1917-07-24/2006-06-07),本名潘希珍,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永嘉縣,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曾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央大學、中興大學教授。創作文類豐富,包含散文、論述、小說、兒童文學、翻譯、詞論等。著名作品有散文集《煙愁》、《細雨燈花落》、《留予他年說夢痕》、《桂花雨》、小說《橘子紅了》等。琦君來台後,因文學發表而與丈夫李唐基結緣,兩人育有一子李一楠。
2.琦君夫婦與李晝堂之合影。
3.標題【西安座談會、碑林、西安城樓遠眺(10/29、30/90)】(標籤置於NMTL20150281414-003)。
4.李晝堂為李唐基之弟。
提供者:
琦君家屬
登錄號:
NMTL20150281414-001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黏黏的臺灣土,正港...
主要名稱:少年雲水僧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夏日鷺鷥林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問心(影本)
主要名稱:自序:牽牛賊的繩索
主要名稱:深情/相思林木和秘...
主要名稱:少年噶瑪蘭
主要名稱:仙人掌——給釣魚台...
主要名稱:紀念(影本)
主要名稱:靈感/楊桃樹王和同...
主要名稱:琦君筆記:生活隨筆...
主要名稱:心弦放鬆,彈一曲閒情
主要名稱:香油福澤藝文活動(...
主要名稱:屬於每個人的尋根之...
主要名稱:林默娘女士搭飛機劃...
主要名稱:琦君出席洛杉磯美西...
主要名稱:琦君與姚宜瑛、沉櫻...
主要名稱:琦君與周愚合照
主要名稱:琦君與蘇雪林等人合照
主要名稱:琦君筆記:他山之石...
主要名稱:再說(影本)
主要名稱:小寶哥劃一題名:親...
主要名稱:展望;揮手
主要名稱:蓮藕
主要名稱:我們都是老鄉親
主要名稱:隨緣變現的觀音
主要名稱:稻草人(影本)
主要名稱:聰明/猴歡喜樹和家...
主要名稱:琦君筆記:文學史
主要名稱:琦君筆記:哲學史筆...
主要名稱:刺桐花開過新年(影...
主要名稱:勞動/飛翔的雀榕和...
主要名稱:跳水高手海豚族劃一...
主要名稱:海峽第一男主角劃一...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林海音夫...
主要名稱:琦君與姚宜瑛、鮑曉...
主要名稱:李唐基獨照1-42
主要名稱:琦君友人獨照1-6
主要名稱:賽龍船(影本)
主要名稱:井中蛙
主要名稱:頭城狂人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太極拳
主要名稱:愛的美敦書(影本)
主要名稱:少年噶瑪蘭(封面裡...
主要名稱:豬年感懷
主要名稱:讓我們看樹去副題名...
主要名稱:紅柿(影本)
主要名稱:琦君夫婦與沉櫻等人...
主要名稱:強身防衛拳頭庒—老...
主要名稱:澳──來自蘭陽海岸...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