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5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6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7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8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9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0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1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2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3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4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5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6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7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8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19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0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1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2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3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4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5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6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7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8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29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0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1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2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3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4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5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6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7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8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39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0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1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2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3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4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5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6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7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8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49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50張,共51張
  •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圖檔,第51張,共51張
列印
主要名稱:吼えろ支那(影本)
出版/發行日期:昭和19年12月18日
類別:圖書
編者:楊逵
發行人:王清焜
原件與否:重製品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50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18*13 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楊逵|怒吼吧,中國!|台灣文庫|台灣新學主幹|新文學管見|思想與生活|新聞配達夫|鵝媽媽嫁人|增產的背後|吼えろ支那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英美兩國對中國肆行經濟侵略之餘,其實內心極端地瞧不起黃皮膚的中國人,卻又假意要以慈悲的上帝來拯救他們。有一天美國商人哈雷與中國船夫起了爭執,失足跌入揚子江溺斃,英國艦長竟然藉口這個意外是謀殺事件,以船堅炮利為後盾,向縣長興師問罪,要求遺族撫恤金並處決船夫。由於關係此一事件的船夫早已逃逸無蹤,為保護縣城十多萬百姓的安全,兩名無辜的船夫只好作為替身,在哈雷的墳前犧牲性命。十五年後的1943年,飽受壓迫與蹂躪的中國終於向英美正式宣戰。(文/黃惠禎)
其他說明:1、中譯篇名:怒吼吧!中國。
2、本劇原為俄國作家Tretyakov在1926年間的作品, 1943年5月日本學者竹內好根據中文版節譯成日文,刊載於改造社發行的《時局雜誌》。楊逵的劇本乃據此日譯版改編而成,1943年秋由臺中藝能奉公隊以舞台劇的方式在臺中、臺北、彰化三地公演,然後楊逵再將公演的劇本修訂出版而為本書。2.「序幕」有楊逵為戰後重刊而修改的筆跡。3.劇本之後有楊逵執筆的「あとがき」(「後記」),說明本書刊行之背景與目的。4.本書曾由黃木譯為中文,以〈怒吼吧!中國〉為題刊載於《大地文學》第二期,1982年3月。然此中文版缺乏日文原版的「序幕」、「尾聲」及「後記」。5.本書原文及中文翻譯收入《楊逵全集》第一卷‧戲劇卷,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年,頁109-214。
提供者:楊建
登錄號:NMTL20050040132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