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的藏品圖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5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6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7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8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9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0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1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2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3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4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5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6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7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8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19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0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1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2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3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4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5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6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7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8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29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0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1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2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3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4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5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6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7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8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39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0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1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2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3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4張,共45張
  •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圖檔,第45張,共45張
期刊名稱:現代詩復刊13期
出版/發行日期:民國77年12月
類別:期刊
發行人:羅行
社長:梅新
編輯:陳克華
社長:梅新
創辦人:紀弦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冊
尺寸大小(長*寬*高):13.7*27.4*0.6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現代詩 │ 曾淑美 │ 布洛斯基 │ 尼思‧李愁斯 │ 夏宇 │ 鄭愁予 │ 孟樊 │ 孟浪 │ 零雨
內容目次:詩人──破繭而出吧! │後現代之後:瀕臨死亡的現代詩壇──一個系統論的觀點 │ 夏宇的時代精神 │ 曲中濃情──析鄭愁予〈雨說〉 │ 辯解些什麼? │ 美麗與生命的權輿──曾淑美詩集《墜入花叢的女子》 │ 以拍子和節奏寫詩──訪布洛斯基 │ 詩,一種活下去方式 希臘詩人約尼思‧約尼思‧李愁斯 │ 鄭愁予詩二首 │ 梅新詩五首 │ 孟浪詩七首 │ 梁曉明詩四首 │ 嚴力詩四首 │ 阿蒙詩七首 │ 拉貝詩四首 │ 林翠華詩二首 │ 李渡予詩二首 │ 秋中想 │ 擊斃一頭昏鴉 │ 天空一半悲傷 │ 清晨掩埋 │ 題外 │ 出發 │楊泠詩三首 │ 葉生遲詩二首 │ 代橘詩二首 │ 失眠晚課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期內容包含文稿15篇、詩稿51篇。秀實〈曲中濃情──析鄭愁予雨說〉敘述《鄭愁予詩選集》與《燕人行》的風格轉變。以鄭愁予詩作〈雨說〉一首,分析詩的語言和各段意旨,文中指出史詩為兒童詩,並採心理學家認為兒童詩慣用的擬人手法,分析鄭愁予作此詩的特色。王浩威譯的〈以拍子和節奏寫詩──訪布洛斯基〉為布洛斯基得諾貝爾獎以後刊出的訪問,文中可見布洛斯基對於散文的看法,亦討論現代詩面臨的問題,以及布洛斯基本人在詩中運用的想像力和語言形式。
其他說明:1.民國42年3月創刊 2.民國71年6月復刊
提供者:張德中
登錄號:NMTL20110320864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