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於網站內進行任何查詢操作必須要手動清除文字方塊內的預設文字否則將會以預設文字為條件進行查詢(預設文字是為了符合 3A 標準)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左方向鍵(←) 快速鍵功能,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快速查詢
網站導覽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典藏精選
作者瀏覽
圖像申請
典藏加值
藏品小故事
聯絡我們
我要捐贈
選擇查詢類別
全部類別
手稿
多媒體
其他
信札
書畫
報紙
期刊
圖書
器物
攝影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使用瀏覽器列印功能進行列印基本資料。
主要名稱:
張秀亞手跡——「貝殼」詩作原稿(影本)
成文日期:
不詳
類別:
手稿
作者:
張秀亞
原件與否:
重製品
藏品層次:
單件
數量單位:
1張
尺寸大小(長*寬*高):
24.7*21.6cm
數位化類別:
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是
關鍵詞:
張秀亞|陳藍|張亞藍|貝殼|現代詩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
本詩一共六節,詩人以旅店桌燈下的貝殼為意象,展開對其往昔的遐思。第一節,觸物起情,詩人見到藍燈下的貝殼,認為它被「遺落」在這裡多年。第二節,由實入虛,由現實的貝殼過渡到貝殼的記憶(海的呼喚與嘆息)。第三節,寫它也許曾作為愛情的贈禮而受到「珍重」。此處的「珍重」與第一節的「遺落」形成對比。第四節,以愛情短暫與貝殼忘不了海洋的段落,突顯人心易變。第五節,貝殼作為見證者,經歷了時間的流逝與人情變換。變動者與不變者的對比,產生白雲蒼狗的滄桑感。(文/廖堅均)
其他說明:
1. 本筆資料為影本共1頁,上方註有「〈貝殼〉詩作原稿」,下方註有「張秀亞作品書影」。
2. 原刊於上官予編:《十年詩選》(台北:明華書局,1960年5月)。後收錄個人詩集《秋池畔》(台中:光啟出版社,1966年12月)。原刊稿有六節,全集則僅有兩節。
3. 影像應為原刊稿,但缺詩作的最後一節:「今夕燈光又照亮了小屋的窗子,/一個陌生的旅人來到這裡了,/她默默地凝望著無言的貝殼,/寂靜中似又傳來了海的嘆息。」。
4. 張秀亞筆名陳藍、張亞藍。
提供者:
張秀亞家屬
登錄號:
NMTL20080090008
-相關藏品-
主要名稱:無題名:失落玫瑰的...
主要名稱:無題名:葉當甘心與...
主要名稱:玫瑰組詩—暗褐的泥...
主要名稱:菅芒花的春天劃一題...
主要名稱:𫙮魚劃一題名:林...
主要名稱:玫瑰劃一題名:林建...
主要名稱:玫瑰組詩—「你在對...
主要名稱:淡水河等五首
主要名稱:名嘴劃一題名:菅芒...
主要名稱:鼻劃一題名:林建隆...
主要名稱:恨劃一題名:菅芒花...
主要名稱:無題名:昨夜凋謝的...
主要名稱:變化球劃一題名:菅...
主要名稱:女兒的鞦韆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台語歌詩」 運命...
主要名稱:十字路(為民進黨十...
主要名稱:回顧劃一題名:菅芒...
主要名稱:蒼蠅劃一題名:菅芒...
主要名稱:懷念
主要名稱:二十記事
主要名稱:玫瑰組詩——一覺醒...
主要名稱:詩序莊淇銘教授文集...
主要名稱:寒芒劃一題名:林建...
主要名稱:黑熊大山組詩
主要名稱:皺紋劃一題名:菅芒...
主要名稱:養兵千日,用在殺豬...
主要名稱:無題名:在玫瑰熊熊...
主要名稱:無題名:我問玫瑰……
主要名稱:高雄
主要名稱:蛇的傳人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無題名:風叮嚀的時...
主要名稱:女兒的童畫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無題名:如果垂釣……
主要名稱:兔劃一題名:菅芒花...
主要名稱:短歌七首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雨傘劃一題名:林建...
主要名稱:象魚劃一題名:《菅...
主要名稱:真面具劃一題名:菅...
主要名稱:玫瑰組詩—每在春水...
主要名稱:中秋夜劃一題名:林...
主要名稱:短詩賞劃一題名:林...
主要名稱:筍農的話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蜘蛛劃一題名:菅芒...
主要名稱:盤中的魚劃一題名:...
主要名稱:無題名:為了製作春...
主要名稱:無題名:單莖的玫瑰...
主要名稱:聞香劃一題名:林建...
主要名稱:「曼德拉」的兄哥劃...
主要名稱:雨港劃一題名:菅芒...
:::
地址:台南市700005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