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的藏品圖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3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4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5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6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7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8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9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0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1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2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3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4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5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6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7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8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19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0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1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2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3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4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5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6張,共27張
  •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圖檔,第27張,共27張
翻譯名稱:台灣演劇的今昔
其他:昭和16年7月9日
類別:手稿
譯者:葉笛
作者:王育德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26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20.1*28.1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葉笛|葉寄民|王育德|演劇|戲劇|皇民劇|改良戲|歌仔戲|新派劇|風俗民情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作者談論台灣演劇的發展,演劇一直被蔑視,但作者認為這是地方的風俗,也是僅剩的「文化機關」。作者以中日戰爭作為分界,審視演劇的變化。戰前有三類演劇:文人啟蒙民眾籌組的文化戲、中國戲班,以及歌仔戲。戰爭開始後,則分為歌仔戲、改良劇與新派劇。最後,作者以演員、腳本與觀眾三層面切入分析戲劇。最後,作者認為人民與劇場的態度應改善。(文/朱英韶)
其他說明:葉笛翻譯王育德〈台灣演劇の今昔〉之手稿,修改字亦同;2.原文為日文,刊載在《翔風》22期,55~67頁。
印記/簽名:修改字跡
提供者:葉蓁蓁
登錄號:NMTL20070280037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